• 财务表现:收入同比增长35.6%至23.58亿元股票推手,生成式AI收入占比提升至77%;经调整亏损净额收窄50%至11.62亿元,现金储备131.58亿元 • 业务结构优化:生成式AI收入同比增长72.7%成为核心增长引擎;视觉AI业务下滑14.8%但盈利能力改善;X创新业务完成市场化重组 • 技术突破:日日新V6.5多模态大模型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算力规模扩至约2.5万PetaFLOPS,异构集群利用率达80% • 发展战略:深化"1+X"战略布局,完成"Re-CoFound"组织重塑,推进AI基础设施商业化闭环 • 关注重点:毛利率下滑至38.5%,研发投入仍高达21.19亿元,盈利时间表及现金流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在生成式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商汤集团交出了一份结构分化明显的中期答卷。虽然收入增长亮眼,亏损大幅收窄,但这家曾经的"AI独角兽"距离真正的盈利拐点似乎仍有一段路要走。
生成式AI成救命稻草,但代价几何?商汤最大的看点无疑是生成式AI业务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AI收入达到18.16亿元,同比暴涨72.7%,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上年同期的60.4%跃升至77%。这一数据充分验证了公司在大模型赛道的前瞻性布局。
然而,增长背后的成本压力不容忽视。销售成本同比增长49.1%至14.5亿元,主要由硬件成本及分包服务费推动。更值得关注的是,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44.1%下滑至38.5%,反映出商汤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在定价上做出的妥协,以及算力密集型业务模式带来的成本刚性。
商汤的"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看似形成了商业闭环,但这种重资产模式的盈利能力仍有待验证。公司算力规模已扩至约2.5万PetaFLOPS,异构集群利用率达到80%,技术指标确实亮眼,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增长,仍是管理层面临的核心挑战。
视觉AI业务分化,转型阵痛显现作为商汤的传统优势领域股票推手,视觉AI业务呈现出典型的成熟业务特征。收入从上年同期的5.12亿元下降至4.36亿元,同比下滑14.8%。管理层将此归因于与东北亚某客户的合作模式从研发服务转为维护服务,但这种解释难免让人质疑公司在传统强势领域的竞争力是否在下降。
不过,从经营质量角度看,视觉AI业务的调整并非全然负面。公司通过战略聚焦与组织精简,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显著改善,长期复购比例维持在57%的健康水平。海外业务的增长势头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
商汤将视觉AI定位为借助多模态视觉智能体实现"二次增长"的业务,预计行业将以约15%的年化增速扩容。但在AI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这一相对保守的增长预期能否支撑公司的整体转型,还需要时间检验。
X创新业务:潜力与不确定性并存X创新业务板块的表现最为复杂。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77亿元下降至1.07亿元,主要受绝影智能驾驶业务收入下滑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下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商汤战略重组的阶段性影响,而非业务本身的竞争力问题。
从战略布局看,X创新业务覆盖了智能驾驶、医疗、机器人、零售等多个前沿赛道,体现了商汤对未来AI应用场景的前瞻性判断。绝影智能驾驶的J6M芯片方案已成功量产,"开悟"世界模型更是行业首个已量产、可交互的世界模型。
更重要的是,融资后的X创新业务无需商汤追加资金投入,显著优化了集团现金流。这种"孵化+分拆"的模式既保持了创新活力股票推手,又减轻了母公司的资金压力,堪称商汤在资本配置上的一步妙棋。
财务质量:现金充裕但烧钱速度仍快商汤的财务状况呈现出典型的成长期科技公司特征。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储备达到131.58亿元,为持续投入提供了充足保障。贸易应收回款额31.59亿元,同比提升95.5%,反映出销售与交付闭环效率的显著提升。
然而,公司的现金消耗速度仍然较快。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6.4亿元,虽然较上年同期的35.24亿元大幅改善,但仍处于净流出状态。研发开支高达21.19亿元,占收入比重超过90%,反映出商汤对技术投入的坚持,但也凸显了短期内实现盈利平衡的挑战。
经调整亏损净额11.62亿元,同比收窄50%,这一改善幅度确实值得肯定。但以目前的亏损水平和现金消耗速度,商汤仍需要在收入增长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技术护城河:领先但面临激烈竞争商汤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的技术实力确实值得认可。日日新V6.5在强推理能力上比肩Gemini 2.5 Pro、Claude 4-Sonnet,在复杂数据分析场景中显著超过DeepSeek R1。数学试卷批改准确率领先同类10个百分点,真正跨越了"工业红线"。
"小浣熊"产品家族在B端市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用户数突破300万,每日处理数据分析Tokens数约100亿。与联想等厂商的合作拓展了2B2C渠道,在金融、教育、政务等垂直领域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但不得不承认,AI大模型领域的竞争正变得异常激烈。从OpenAI到百度、阿里,从初创公司到科技巨头,每个参与者都在加大投入。商汤虽然在某些技术指标上领先,但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商业成功,仍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展望:转型关键期的机遇与挑战商汤正处于从技术驱动向商业化驱动转型的关键期。生成式AI业务的快速增长为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视觉AI业务的结构优化也在逐步释放效率红利。"1+X"战略布局体现了管理层对AI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度思考。
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的发布,确定了6大重点领域和8项基础支撑,为商汤这样的AI基础设施提供商带来了政策红利。公司在绿色算力、负责任AI等方面的布局,也契合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进一步压缩毛利率,巨额的研发投入短期内难以显著减少,现金流转正的时间表仍不明确。投资者需要耐心等待商汤完成从"烧钱换增长"到"增长带盈利"的关键转换。
对于这家曾经备受瞩目的AI独角兽而言,技术实力从来不是问题,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成功才是核心考验。在AI产业化加速推进的当下股票推手,商汤的下半场故事值得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